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供应链短缺背景下,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销量均实现微增长。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产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新能源汽车迎来大爆发,产销量双双突破300万辆大关。
新的一年,面对乘用车股比放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中国汽车产业更要坚持创新驱动,在智能化和电动化变革大潮中,积极应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乘用车股比放开倒逼创新
历经5年过渡期后,乘用车股比如约放开。
2021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自2022年1月1日起,在汽车制造领域,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此前,我国已于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对商用车的外资股比限制。乘用车股比限制的取消意味着我国汽车行业实现完全对外开放。
“乘用车股比放开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不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很充分,合资企业股比变化并不一定能增加企业的品牌力和竞争力,也不会降低多少运营成本,对自主品牌威胁不大。如果外方增加合资企业股比,想多分一部分利润,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需要中方多发挥作用时,可能不利于调动中方积极性。因此,合资企业双方对股比变动问题也会较为慎重。创新,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